來去高雄看會動的清明上河圖(動態篇)



進城驢隊 這裡是大約西元十二世紀初期,被譽為當時世界上第一大城市的北宋首都汴京,在城外東南方七里的郊外。出現在這個荒郊野外的,是一個前後各有一名腳夫、中間有五頭驢子所組成的隊伍。他們正越過一座小橋,朝著京城方向前進。 關於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到底是清明節,也就是約農曆三月時的春天景像,還是秋天,到目前還沒有定論,我們也難以從畫作一開始這些樹葉相當稀疏的樹木,來斷定現在是新葉萌芽的春天,還是老葉掉落的秋涼時節。 有人則認為,每一匹驢子身上背著的兩個大袋子,裡面應該是木碳,加上每年的 十月一日 以後,汴京城開始大量採買取暖用木碳,因此可能是秋天的景象。 無論如何,至少可以肯定的是,我們將循著驢子隊伍指引的方向,從寧靜的鄉野一步一步的展開旅程,緩緩地接近人口一百五十萬的熱鬧開封城。

 




轎子隊伍 從畫面斜後方往下延伸、然後朝著汴京前進的這支轎子隊伍,似乎剛結束掃墓活動,正在回家的路上。坐在轎子裡的應該是女士,而騎在馬上的則是男主人;畫家原本在轎子頂上還畫了一些枝條和雜花,有人認為這就是北宋人所記載,在清明節掃墓時,轎子上會以楊柳雜花裝飾的習俗,由此證明這幅畫描繪的是清明節的情景。 和轎子隊伍形成對比的,則是在畫面前方另外一支往東邊前進的隊伍。這支隊伍由五個人組成,兩位騎在驢子上,其他三個人則步行,被認為可能才要出城去掃墓。由於騎在驢子上的兩個人物穿載帽子和風衣,看起來像是秋冬時抵擋風寒的裝扮,因此又成為清明上河圖究竟描繪春天還是秋天景致的爭議之一。



萬石船 流經汴京的河流主要有四條,尤其以清明上河圖裡這條汴河的運輸量最大,一年可達到六百萬石,也就是約三十萬公噸的貨物,可以說是汴京城的京經濟大動脈。 宋代的造船業相當發達,一般載運乘客的客船,造型比較狹長,而畫面中這種外型比較圓短、中間比較寬的貨船則稱為萬石船,意思可以承載一萬石、相當於五百多公噸貨物的船隻。宋代人曾描述這種船就像以三間大房屋組合而成,正因為它的船艙容量很大,而且船底平滑,船身吃水比較淺,行駛穩定性又高,很適合在運河裡航行。這幾艘停靠在河邊的萬石船,似乎把貨物卸下來了,所以船身浮出水面比較多,露出約十行的船板。因為汴河引用黃河的水,泥沙容易淤積,而且冬天時流冰可能進入汴河,影響船隻的安全,所以官府會在冬天關閉汴河口,進行清除淤泥的工作,等到隔年的清明節才會開放航行,一時之間大批的船隻都載運貨物來到汴京,因此有人認為這幅畫裡繪有大量船隻,可能反映的就是清明節的景象。






虹橋 跨越在汴河的這座木造拱橋,因為外型像彩虹,因此被稱為虹橋。白天的虹橋特別熱鬧,橋頭許多搭起棚子或遮陽傘的攤販正忙著叫賣、做生意,也有許多挑著擔子、背著行曩或逛街的行人,還有推著車或騎馬、乘坐轎子的過客。 有很多人靠在橋邊的欄杆上大聲嚷嚷,發生了什麼事呢?原來有一艘大船正要通過河水特別湍急的橋底下,但直立的桅桿卻還沒有完全放倒下來,眼看就快要撞到虹橋了,船夫們都非常緊張,有的指揮、有的稱篙、有的搖著長長的大櫓,大家合力把已經被水流沖的歪斜的船隻轉正,同時推動船往上游的方向前進。連船艙頂上也站了一個小孩子,興奮地學大人們揮舞雙手、賣力吆喝,好像在說「加油、加油」,也想幫忙出一點力量。 不僅橋上的人,河岸上的人也加入吶喊助陣的行列;另一艘已經通過虹橋的船隻,船夫們則好奇地回頭看這艘大船最後能不能安然過關。這麼鬧哄哄又緊張的過橋情節,難怪被視為清明上河圖最精彩的部份。






孫羊正店 這間以華力壯觀的綵樓歡門做為裝飾、招攬客人的店舖,是一間十分氣派的酒樓。它的一樓門口設立柵欄,宋代人稱為杈子,用來和前面及旁邊的攤販、人群區隔開來;柵欄左邊有一塊招牌寫著「正店」兩個字,後面則用一根長長的竿子懸掛酒旗,上面寫著店名「孫羊店」。 所謂「正店」是指獲得政府授權可以造酒的大型酒樓,除了兼具賣酒、提供餐點服務之外,也負責在劃定的區域之內,將酒批發給稱為「腳店」的中小型酒樓販售。在北宋末年時,汴京城裡的正店總共有七十二間,腳店則有上萬家。正店使用的飲酒器具大多是銀器,如果腳店也想用這種高級的器皿,可以向正店租借,因此正店和腳店之間還有借貸的關係。 孫羊正店不論白天或晚上,張燈結綵、氣氛歡樂,難怪高朋滿座。在整棟的建築物後方,可以看到有很多顛倒放置的酒缸,堆得像一座小山,可見生意多麼興



公共水井 在鬧區的這處角落有公共的水井,井口劃分成四個,組成一個方正的田字型狀,這樣四邊都可以同時使用,相當方便;井口周圍以石頭材質砌成一個平臺,略為往外面傾斜,如此一來地面髒污的水質。 畫面中可以看到兩個人正在打水,他們使勁力氣拉繩子,把水桶從井底下拉上來;不久又來了一個人挑著擔子、左右各掛了一個水桶,也來這取水。 雖然汴京有四條運河經過,但是水質不一定適合飲用,因此飲水能仍然不足,如果遇到乾旱,問題更加嚴重,夏天有很多人中暑而死。後來宋仁宗慶曆年間下令鑿了三百九十口井,才逐漸舒緩了這個問題,這種方型的井就是官方和民間都可以使用的水井。畫面裡的人物從容不迫的打水,展現出當時汴京城裡飲用水的供應已經比較充足、生活安定的景象。 趙太丞家 這間店鋪門楣上,以四塊方型木板寫著「趙太丞家」四個大字。「太丞」是「太醫丞」的簡稱,從漢代以來就是為皇室成員看病的高級官員,宋朝時醫官也可以為普通的老百姓服務,由此可見這是一間替人治病的醫藥舖。 門口的左右兩邊豎立了三塊大招牌,其中一塊寫著 「治酒所傷真方集香丸」,意思可能是這種藥丸可以為飲酒過量而傷身子的客人解酒或治療,反映當時人們經常花天酒地、飲酒作樂的情形。 汴京城裡的醫藥舖數量很多,是非常發達的行業之一,尤其到了北宋後期,賄絡問題越來越嚴重,核發醫官資格的授權逐漸浮濫,因此京城裡出現許多這種標榜由醫官看病的醫藥舖。 在畫裡面,可以看到婦女帶著小孩子來看病的情景。當時住在汴京的人們被認為有一種福氣,稱為「病福」,意思是即使生病了,不但看病很方便,也有醫術較高明的醫生、治療效果比較好的藥方,因此住在京城的人們很有福氣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so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