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本是籃球場上的得分之鑰,卻突然成了魯肉腳,身高199 公分 的他連簡單的翻身投籃,都投不進。教練氣急敗壞地拉著他,到醫院尋求協助,最後透過側面放射學影像檢查,才發現球員脊椎排列異常,導致頸部功能失調,屢投不中。

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主任周適偉指出,長期不良姿勢,或是遭受頸椎外力撞擊,都可能導致頸部承受不當且過大的壓力,造成頭痛、肩膀痠痛、胸口鬱悶等症狀。

周適偉強調,長期無法治癒的頭痛,與頸椎有很大的關係,這就是臨床上所謂的頸因性頭痛,症狀表現相當多樣,從頭痛,到乾眼症、眼睛畏光、耳鳴、畏聲、吞嚥困難、視力模糊、腹痛等。

周適偉指出,頸部出問題,約有八九成會導致頭痛。不少車禍傷者都容易出現頸因性頭痛,原因大都是遭後車撞擊時,頭部瞬間往前晃,以致頸部脊椎受創。此外,長期姿勢不良,也可能導致頸因性頭痛。例如經常低頭看報表、玩手機、使用電腦,都可能產生頸部問題。一般來說,頸因性頭痛平均好發於40歲,統計發現,女性患者為男性患者的四倍。

由於症狀複雜,難以診斷,林口長庚在比對頸因性頭痛患者與正常人的頸椎排列影像時發現,前者頸椎側面曲線向前凸。低頭時,頸椎會往後凸,抬頭時,則會往前凸,與一般人不一樣。其中又以下部頸椎的第四、五、六節部分最為常見。

周適偉指出,針對頸因性頭痛的治療主要是採用物理治療,包括熱療、電療,局部注射等。在預防上,避免外力傷及頸椎,減少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的頭頸姿勢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so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